1. 热词搜索マジックミラー号电视剧排行榜2021最新谍战姬乃杏树电视剧排行榜2021最新穿越剧高瀬七海电视剧排行榜2021最新军旅三上悠亚作品电磁炉爆炒为啥会停一下白石茉莉奈在线播放亚洲电影网站怎么盈利ipx-468天海翼在线播放电影网站侵权一般赔偿多少钱dasd系列黑人解禁电影网络素材饭冈佳奈子在线观看k8julia短裙女教师飘雪电视电影网bban女同在线播放电视剧排行榜2021最新古装剧

      张维为:为何回国?在中国崛起的关键时刻,我们要话语纠偏

      原标题:张维为:为何回国?在中国崛起的关键时刻,我们要话语

      “中国人,你要自信。”

      “一出国,就爱国。”

      这两句话,要是放在十年前,恐怕还会有人嗤之以鼻。然而十年之后,这两句话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背后都有一句潜台词:因为祖国强大了。

      最早说出这两句话的,是现任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的张维为教授。

      从邓小平翻译,到出国读书,从东方到西方,张维为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比较中西政治制度,探索中国模式的新表达。“我们呼吁中国人要自信,论证中国崛起的背后是5000年伟大文明,强调中国模式可与西方模式竞争。”

      新中国成立70周年,观察者网推出“70周年·爱上中国”系列报道,专访海外归来学者,从个体人生历程出发,讲述新中国故事。本期嘉宾为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

      【采访、整理/ 朱敏洁,视频/ 刘富东】

      · 站在海外,重新认识中国

      观察者网:张老师您好,虽然观网读者对您已经非常熟悉了,但首先还是想先请您聊聊自己当年出国时的状况,比如您个人的生活状况、社会环境等等;您当时出去是有什么机遇吗?出国后最大的震撼是什么?

      张维为:我出国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我在念书、然后到外交部工作,以国内为基地的出国,第二部分是我到国外念书工作,以国外为基地,走访其他国家。我第一次出国是1983年,去泰国曼谷,到了那里我就被震惊了,曼谷竟然可以这么发达。因为这对我们而言是很开眼的事,第一次看到超市,第一次看到高速公路,第一次看到商店能开到晚上九点。要知道当时北京最漂亮的商店友谊商店,外宾可以进去买东西,还有一个很好的商店是王府井的工艺美术商店,现在还在;但到了曼谷后发现,这样的购物商场太多了,当时的直觉是曼谷比北京、上海领先二十年。我可以想象,1978年邓小平接连出访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国,一个比一个发达,这种震撼是中国拥抱改革开放的主要动力。跟国际比较,我们明显在现代化方面落伍了,必须发愤图强。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罗伯特·穆加贝,左二为张维为教授(图片为作者提供)

      我是1988年离开外交部出国,当时联合国给了我一个合同,到联合国欧洲总部日内瓦做口译,但我自己的想法是能去念书,所以到了那边之后我就申请日内瓦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院,并通过了考试,1988年10月入学读硕士、博士。

      从1983年夏天进外交部翻译室,开始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做翻译,到1988年离开,我在外交部工作将近五年,走了近30个国家。到了欧洲后,我就想,能不能走到一百个,争取每年都有机会出去走走,比如到某地开会也好旅游也好,就顺便走一两个国家,这样慢慢积累,到2006年我就走了一百多个国家。

      观察者网:您到瑞士念书的经历,跟之前外交部的工作还是很不一样,到了欧洲,个人的感受应该也有所不同吧?

      张维为:欧洲当然比泰国更加发达,那时我就在想什么时候中国才能赶上;但现在中国人到瑞士、到欧洲去看看,也就这么回事了,很多地方我们比他们更发达,特别是硬件、基础设施之类。我在外交部做翻译时,可以说正好是改革开放的黄金年代,每天都有很多新的创意、新的政策措施,给领导人做翻译时,他们谈的也都是改革开放,话题比例恐怕要占到一半以上,还有一半可能就是外交政策等。所以我对很多问题都特别感兴趣,利用读硕博士这段时间认认真真思考。现在回头看,这就是在研究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了,但当时没有想到这么多,把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到我1994年博士论文做完的这段期间,中国发生的大事件梳理一遍,包括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意识形态领域内状况如何,主要采取什么政策,哪些方面回头看是对的,哪些方面则是出了问题的。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很早就谈中国模式,中国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做法和思路。

      观察者网:您在瑞士读书时期,正好是改革开放的活跃期,站在国外回望中国时,有什么事情对您触动特别大,让您意识到国家的变化,想要回国或是重新认识中国?

      张维为:回想80年代,我的整体感受就是中国活起来了,当时民间有个说法叫“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跑单帮”。过去因为“文革”的压抑,人们不能赚钱,赚钱是错误的事情。而那时人们突然发现,只要通过自己诚实的劳动,哪怕没日没夜干活都没人阻拦,虽然给人一种到处都比较乱的感觉,但社会氛围非常活跃。

      就我个人来讲,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上海的变化,因为每年都会回来看看。邓小平在1991年说“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我真的亲眼见证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初又正好赶上我做博士论文,所以我基本上把邓小平的讲话、思路进行非常透彻的研究,我觉得这条路是走得通的。另一方面,我当时已经走了大概五六十个国家,很多是发展中国家,也有一些西方国家,比较下来发觉中国模式虽然不是十全十美,但经得起国际比较,我们的进步大且快。

      观察者网:能分享一些具体事例吗?

      张维为:我可以跟你讲一个例子,虽然不是我本人,但跟我的经历一模一样。当时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的秘书是一位比利时女士,她陪日内瓦的一个乐团到上海等几个中国城市巡演;回来后,她手舞足蹈地做手势跟我形容上海的变化,她说太厉害,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发展,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会儿上海正在建立高架,有的已经造好了,车子在上面开,整个城市非常立体化,相比之下欧洲是不变的。我三十年前去瑞士日内瓦,那时的地图到今天还可以用,没有什么变化,但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是不得了,像复旦大学规模已经是过去三到四倍,变化太大了,这些都是可以感受到的。我曾举过一个例子,从90年代至今,中国越来越亮;过去在西方时,发现这些国家都好亮,城市灯光很炫,但现在全世界最亮的大概是中国。

      观察者网:90年代初,中央决定对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这件大事的最终拍板肯定离不开邓小平。您过去做过邓小平的翻译,又亲身经历浦东开发的整个过程,您有些什么感触?

      张维为:我最后给邓小平做翻译是1987年,浦东开发是1990年。我没有亲眼见证这一重大决定,但对于他的思路,我有一些了解,也蛮有感触。邓小平最后一次到上海是1994年春节,后来就没来过了。那时新锦江饭店建成不久,他登上锦江饭店楼顶的旋转餐厅,看到上海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上海变了,非常高兴。从1991年提出“一年个样,三年大变样”到1994年,正好三年,看到了上海的大变样,灯光灿烂,当然现在就更不一样了。

      邓小平过去说过,如果改革开放中有什么失误的话,那就是上海开放晚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研究中国如何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是有风险的,所以邓小平最初决定先在相对边缘的地方搞特区,比如深圳,即使出了问题也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上海是中国经济重镇,对国家财政贡献大概高达五分之一左右,谁都担心万一出问题怎么办。所以,邓小平后来说,上海如果能更早一点开放会更好,但他也讲,晚开放有晚开放的好处,可以汲取别人的教训,做得更好。浦东经验是非常成功的,我们称之为“浦东模式”,浦东模式的经典之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迄今为止上海市政府换了这么多届,但这张蓝图没有任何变化,只是往深探索,整个发展规划早已做好了。这是中国成功的经典案例。

      · “敌视人民共和国的力量越过三八线,我们要管”

      观察者网:确实,这跟您过去经常提到的中国政府的稳定性、制定长期规划并有效执行的观点很符合。那么,您在欧洲学习生活这么多年,最后选择回到国内是出于什么原因?

      张维为:我是一直想回来的,虽然在欧洲我生活得很好。我一直看好上海,上海毫无疑问是一个世界级城市,这一点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当时见过上海老市长汪道涵,我有段时间做两岸关系,台湾去的比较多,回来后跟他聊过,他也跟我讲起当年邓小平对浦东开发的一些设想,我印象非常深。

      我最终完全回上海定居是受到一些具体事情的触动,说起来和观察者网也有关系。如果没记错的话是2010年4月,在这之前我已经出了一本书《中国触动全球》,这本书初版做得并不是很好,但该看的人都看到了,包括现在大家熟悉的我们核心团队的成员,但那时我们之间还不认识;他们给我发邀请函说,张老师能不能到春秋研究院来做一次演讲,于是我就来了,也就认识现在一起做事的核心团队。

      相关推荐
      频道推荐